Media Releases
Published Date: 07 July 2009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公布雷曼兄弟相关结构性票据的销售和营销调查结果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公布雷曼兄弟相关结构性票据的销售和营销调查结果
 

新加坡,2009年7月7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已完成对销售和营销雷曼兄弟相关结构性票据(简称“票据”)的调查。有鉴于公共利益的关系,金管局发布一份报告公布我们的调查结果 。

2   金管局调查发现,分销票据的10家金融机构(参阅附录1 (98.7 KB) )在批准、销售和营销票据方面,都有明确的政策、程序和控制措施。但他们之间的尽职调查程度和内部控制水平不同,因此出现各种违反金管局有关销售和营销投资产品的通告和准则的情况。每个机构所造成疏漏的性质和程度,及其对销售过程和客户可能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一些具体的疏漏包括:

a) 一些金融机构对一些系列票据指定的风险评级与招股说明书和定价声明中所指出的风险警告不符;

b) 一些金融机构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确保他们所有的财务顾问代表在营销和出售票据前接受适当的培训;以及

c) 金融机构在如何确保他们的财务顾问代表对票据具有正确和完全的认识方面存有弱处。

这些都是针对每个金融机构发现的个别疏漏,不能一概而论。

3   在销售和营销投资产品方面,金管局严肃对待金融机构所有不遵守金管局通告和准则的情况。在决定对个别金融机构施于什么处分时,金管局考虑了个别金融机构过失的性质和连带影响、机构在纠正疏漏的速度,以及在处理投诉方面所采取的行动和承担责任的程度。综合所有这些考量,金管局已禁止这些机构出售结构性票据,禁止期限从最短6个月到最短两年。此外,金管局已发出正式指示,要各金融机构推行一套行动计划以纠正报告中所提出的缺点,审查并加强贯穿所有投资产品的财务顾问规定中的内部流程和程序。各金融机构也需委任一名由金管局批准的外部人士,检讨并评估计划是否妥当推行,以及委任一名高层负责监督,确保机构的运作遵从金管局的指示等。各金融机构将不得分销结构性票据,直到金管局对他们实施的措施表示满意为止。

金融机构提出的解决方案

4   金融机构接受金管局的建议,在处理客户投诉案例时, 不应过度依据法律程序。在审查每一案件时,根据金管局要求他们制定的投诉评估框架,考虑是否有合理依据向客户推荐产品,在何种程度上向客户适当解释该产品只是在被咨询或执行的基础上出售,以及是否采取适当的步骤以遵守咨询和销售程序。在决定每个投诉的结果时,金融机构权衡各种有关因素,包括投资者的投资经验,对所提供的咨询意见的合理依赖程度以及投资者对产品和在销售过程中所签署的各种文件的理解能力。各金融机构还考虑到金管局调查发现的疏漏。金融机构提出的解决方案建立在“不承认负有责任”的基础之上。

5   针对Minibond票据,如果获得部分赔偿,可保留全部或部分票据,这些票据如果仍有价值,投资者将可获得剩余的价值,这将取决于相关证券的最终价值。

6   截至2009年5月31日,三家银行和一家金融公司已向67%的投资者提供了解决方案,这些已决定的案件价值约1亿500万新元。超过50%已决定的案件提供了50%及以上的解决方案,其中26%的案件得到全部解决(参阅附录2** (173.1 KB) 表1查看详情)。三家银行和一家金融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中85%已被接受,3%被拒绝,其余的尚未决定。证券经纪公司向33%的投资者提供了总额为270万美元的解决方案(参阅附录2**表2查看详情)。股票经纪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中70%已被接受,11%被拒绝,其余尚未决定。

7   各金融机构提供的解决方案各有不同。这些差异通常反映了各金融机构不同的客户群和其不同的商业模式,以及调查中确定的每个金融机构疏漏的不同性质、程度和影响。

8   金管局调查中确认的疏漏并不自动意味着金融机构要对个别投资者负责。投资者将须证明他在购买时是依靠建立在特定事实和情况基础上的特别建议或讯息。这包括投资者签署或确认收到作为交易一部分的各种文件的记录,如记载风险警告和声明有关金融机构发行票据的赔偿责任的文件。

未来工作展望

9   金管局希望所有在新加坡经营业务的金融机构保持最高的专业标准,公平行事,顾客至上。这些标准明确规定在金管局的规章、通告和指导方针中。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层应尽心履行职责,以确保这些标准在整个机构贯彻执行,特别是针对做销售工作的前线员工。金管局在2009年4月3日发行的公平交易准则中重申,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有责任确保其金融机构向其客户提供公平交易的成果。金管局打算加强监督检查金融机构的董事会和高层管理是如何实施指导方针,向客户提供公平交易。

10   今年3月,金管局发表咨询文件,提出在投资者购买投资产品时,加强对他们的保障。我们从各利益相关者那里收到了一系列有益的意见,我们正在慎重考虑。金管局将尽快对这些反馈做出答复。与此同时,各金融机构应认真审查其现有的商业模式,包括产品范围和薪酬结构,以确保客户的最佳利益。

11   投资者也应自己阅读产品披露的信息并尽力了解其所购买的产品。这将减少投资者购买不符合其需求的产品的风险。金管局将与业界加强投资者教育的主动性,来提高新加坡的金融素养。   

12   金管局负责市场行为的副董事经理崔善表示,“金管局谨慎和客观地进行调查,并根据个别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构施于适当的处分行动。金融业整体上必需仔细反思调查结构,即刻采取行动以重新赢得客户的信任和信心,同时避免类似问题在未来重演。”

* 查阅附录1,请点击这里 (98.7 KB).
** 查阅附录2, 请点击这里 (173.1 KB).